法律规定涉毒多少克以上死刑

2023-02-06来源:网络收集103 人看过

关于法律规定涉毒多少克以上死刑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法律规定涉毒多少克以上死刑

毒品犯罪可以判死刑的标准如下: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000克以上。

2、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

3、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1)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以上;

(2)大  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3)可卡因五十克以上;

(4)吗  啡一百克以上;

(5)度冷丁二百五十克以上(针剂100mg/支规格的二千五百支以上,50mg/支规格的五千支以上;片剂25mg/片规格的一万片以上,50mg/片规格的五千片以上);

(6)盐酸二氢埃托啡十毫克以上(针剂或者片剂20μg/支、片规格的五百支、片以上);

(7)咖啡  因二百千克以上;

(8)罂粟壳二百千克以上;

(9)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4、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5、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6、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7、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既遂与未遂怎么确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有四种行为方式,其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因行为方式而异。

1、走私毒品罪的既遂与未遂。走私毒品主要分为输入毒品与输出毒品,输入毒品分为陆路输入与海路、空路输入。陆路输入应当越国境线、使毒品进入国内领域内的时刻为既遂标准。海路、空路输入毒品,装载毒品的船舶到达本国港口或航空器到达本国领土内时为既遂,否则为未遂。

2、贩卖毒品的既遂与未遂。贩卖以毒品实际上转移给买方为既遂。转移毒品后行为人是否已经获取了利益,则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毒品实际上没有转移时,即使已经达成转移的协议,或者行为人已经获得了利益,也不能认为是既遂。

3、运输毒品的既遂与未遂。行为人以将毒品从甲地运往乙地为目的,开始运输毒品时,是运输毒品罪的着手,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到达目的地时,属于犯罪未遂;毒品到达目的地时是犯罪既遂,到达目的地后,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而将毒品运回原地或者其他地方时,也是犯罪既遂。

4、制造毒品罪的既遂与未遂。制造毒品罪应以实际上制造罪品为既遂标准,至于制造出来的毒品数量多少、纯度高低等,都不影响既遂的成立。着手制造毒品后,没有实际上制造出毒品的,则是制造毒品未遂。

在认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时候,需要区分其既遂和未遂行为,但不管是既遂还是未遂,都是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其次,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达到1千克以上就可以判处死刑。

相关内容:如何正确认定制造毒品罪?

毒品一直以来是深受中华人民的鄙弃的,它在200年前摧残着国人的身体和意志,使得我们国家的国力大不如前,在社会建设的今天,我们还是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制造毒品罪?详情请看下文。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刑法第347条),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司法实务中存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一)分装毒品的行为如何定性

所谓分装毒品,是指将自己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毒品进行分割、并装入一定的容器。一般而言,人们不认为分装毒品是一种制造行为,只有少数学者主张将分装毒品的行为也包括在制造毒品之中。本人认为,对分装毒品的行为应区别对待:

1、在制造过程中,把制成的毒品装入容器中的行为。此种情况下的分装行为显然属于制造毒品行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应认定为制造毒品罪。

第二种情况,即脱离了实质性生产过程的分装行为。此种行为不能使毒品从无到有的产生,也不能提升毒品的效用从而增加毒品本身的危害性,将这种分装毒品行为作为制造毒品罪处理可能会扩大打击范围、罪及无辜。若照此,行为人为吸食方便,将购买的毒品分装成小包装,岂不构成制造毒品罪?这显然违背了我国现行刑法不处罚吸毒行为的立法初衷。

(二)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毒品进行混合如何定性

毒品混合是指把不同的毒品进行物理混合。化学混合不属于此处探讨的问题,因为化学混合后产生一种新型毒品,是典型的毒品制造行为。

毒品混合是否属于制造毒品行为的关键在于,这种混合行为是否会导致毒品效用性的提升。毒品的效用性针对两方面而言:一是对社会的抽象的效用性,即毒品对社会这一抽象实体的毒害程度,它是一种客观的标准,也是衡量毒品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基本标准。二是对特定人的具体的效用性,即毒品对某些人的特殊毒害程度,它是一种主观的标准,也是衡量毒品社会危害性的辅助标准。在判断毒品效用性是否提升时应将这两方面的标准结合起来考虑:若混合后的相同数量的毒品比混合前的任何一种同量毒品的毒性更高,则毫无疑问应认定为制造毒品罪;若混合后的相同数量的毒品并不比混合前的任何一种同量毒品的毒性高,但是对特定吸毒者而言,确实能产生比混合前任何一种毒品更大的毒性,也应认定为制造毒品罪。除此以外的普通混合行为不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三)在毒品中掺入杂质的行为如何来定性

在毒品中掺入杂质是指在毒品中掺入非毒品的其他物质。判断此种行为是否构成制造毒品罪,首先也是要看掺入的杂质能否提升已有毒品的效用性,如果掺入的杂质能够提升毒品的效用性,包括对社会毒害性的加大和对某些人毒害性的加大,则无疑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应按制造毒品罪定罪处罚。若掺入的杂质未能提升毒品的效用性,即不论对社会整体还是对特定人而言,掺入杂质的毒品与未掺入杂质的毒品相比较,并未加大其毒害性,对于这种行为不应认定为是制造毒品的行为。

(四)对毒品进行稀释的行为如何来定性

毒品一般是高纯度的,毒贩在贩卖毒品时可能先将毒品用溶剂稀释,吸毒者在吸食毒品时也可能对其进行稀释,否则就会造成吸食者死亡或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稀释毒品的行为是否构成制造毒品罪也不能一概而论,也应该区别对待:

1、如果是在制造毒品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吸食者吸食,在生产过程中就把毒品稀释成低纯度的配剂,这种稀释行为便属于制造毒品行为的一个环节,因而构成制造毒品罪。

2、如果使用可使毒品效用性升高的溶剂稀释,也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3、如果稀释后的毒品具有新的社会认知度,同样构成制造毒品罪。

4.除以上情形外的稀释毒品行为则不构成制造毒品罪。

在认定制造毒品罪时往往会遇到上述情况,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你很好地认定制造毒品罪。毒品不仅会摧残我们的身体,还会降低我们的意志,提醒大家,远离毒品、远离伤害。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在我国死刑核准权由谁行使?

    关于在我国死刑核准权由谁行使?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除由最高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报请最高法院核准。但其中

  • 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死刑?

    关于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死刑?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死刑?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将会判处死刑,我国法律当中并

  • 法律规定故意杀人判什么罪

    关于法律规定故意杀人判什么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法律规定故意杀人判什么罪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相关法律知识

    • 在我国死刑核准权由谁行使?

      关于在我国死刑核准权由谁行使?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除由最高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报请最高法院核准。但其中

      2023-02-06 阅读:82
    • 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死刑?

      关于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死刑?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死刑?法律中规定抢劫多少钱将会判处死刑,我国法律当中并

      2023-02-06 阅读:83
    • 法律规定故意杀人判什么罪

      关于法律规定故意杀人判什么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法律规定故意杀人判什么罪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

      2023-02-06 阅读:80
    • 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两年后死吗?

      关于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两年后死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两年后死吗?并不一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

      2023-02-06 阅读:110
    • 法律规定购买赃物构成什么罪?

      关于法律规定购买赃物构成什么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法律规定购买赃物构成什么罪?法律规定购买赃物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

      2023-02-06 阅读:120

    29元电话法律咨询

    只需29元,20分钟内法律问题快速解答!

    热门法律知识

    热门法律咨询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