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起算点是什么

2022-04-11来源:网络194 人看过

律师说法

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应当是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相关阅读:没有还款日期的借条诉讼时效从什么时间算

没有还款日期的借条,其证明的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应当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十五年前的欠条是否是有效的

    律师说法 十五年前的欠条是有效的,但是欠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可能已经届满,如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则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义务自愿履行其义务。 相关阅读:收条两

  • 拖欠贷款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律师说法 拖欠贷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如何处理

    律师说法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让其同意偿还,因为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债务人自愿履行其义务的。 相关阅读:超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小三有老公欠条和转账记录能离婚吗

      律师解答 小三有老公欠条和转账记录不能直接导致离婚。 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需基于夫妻感情破裂。欠条和转账记录可作为辅助证据,证明夫妻关系存在问题,但若不及时处理,可查看全文

    • 离婚协议的欠条不给怎么办

      律师解答 离婚协议欠条不给,可依法追讨。法律依据明确,欠条是债权凭证,应履行还款义务。《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按约定履行义务,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可能面临诉讼及强制执行,影响查看全文

    • 离婚申请超过日期能不能离婚

      律师解答 离婚申请超过日期仍能离婚。依据《民法典》,协议离婚需经30天冷静期,期满后双方坚持离婚,可至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证。逾期未申请,需重新提起离婚申请,否则无法正式离查看全文

    • 你好!我想更改一下营业执照日期

      律师解答 您提到想更改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名称,这涉及到营业执照的变更登记。根据《个体工商户条例》等相关法规,营业执照的变更,如公司名称、经营范围或地址等,需要向登记机关提查看全文

    • 我在某某打了欠条给对方,该怎么解决?

      律师解答 欠钱不还被拉黑,找不到人的解决方法:1、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人民法院会公告送达起诉状,并依法作出判决;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律师解答债务人借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十五年前的欠条是否是有效的

      律师说法 十五年前的欠条是有效的,但是欠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可能已经届满,如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则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义务自愿履行其义务。 相关阅读:收条两

      2022-04-11 阅读:335
    • 拖欠贷款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律师说法 拖欠贷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2022-04-11 阅读:213
    •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如何处理

      律师说法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让其同意偿还,因为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债务人自愿履行其义务的。 相关阅读:超

      2022-04-11 阅读:238
    • 诉讼时效过了如何处理

      律师说法 诉讼时效过了的,可以债务人协商,让其同意偿还债务,因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义务人自愿履行,所以债权人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当

      2022-04-11 阅读:248
    • 欠条只有复印件有法律效益吗

      律师说法 欠条只有复印件有法律效力,但是在对方否认的情况下,复印件不会被法院采纳为证据,法律规定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2022-04-11 阅读:204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