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2022-04-12来源:网络207 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那么,如何区别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律师解答: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犯罪主观方面所持有的心理态度不同。在认识因素方面,故意犯罪是明知行为会或者是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是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在意志因素方面,故意犯罪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而过失犯罪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希望的也不放任,是排斥、反对的态度。

(1)对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2)对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3)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故意犯罪。

(4)只有故意犯罪才可能构成累犯。

因此,可以看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相较于故意犯罪是轻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优律师刑事律师平台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刑事法律问题,欢迎咨询。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

    在犯罪过程中如果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成立犯罪中止,一般会从宽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会免除处罚,那么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呢? 律师解答: (1)必须是

  • 过失犯罪构造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律师解答: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核心要素包括两点: (1)没有犯罪故意;行为

  • 故意犯罪既遂都是实害犯吗

    实害犯是相较于危险犯、行为犯而言的,实害犯是要求行为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那么,故意犯罪既遂都是实害犯吗? 律师解答: 不仅仅只有实害犯存在犯罪既遂,危险犯、行为犯都可以犯罪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相关法律知识

    • 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

      在犯罪过程中如果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成立犯罪中止,一般会从宽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会免除处罚,那么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呢? 律师解答: (1)必须是

      2022-04-12 阅读:220
    • 过失犯罪构造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律师解答: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核心要素包括两点: (1)没有犯罪故意;行为

      2022-04-12 阅读:220
    • 故意犯罪既遂都是实害犯吗

      实害犯是相较于危险犯、行为犯而言的,实害犯是要求行为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那么,故意犯罪既遂都是实害犯吗? 律师解答: 不仅仅只有实害犯存在犯罪既遂,危险犯、行为犯都可以犯罪

      2022-04-12 阅读:211
    • 抢劫罪犯罪中止会怎么样判

      抢劫罪是常见的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实施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犯罪。那么,抢劫罪犯罪中止会怎么

      2022-04-12 阅读:202
    • 犯罪未遂应负刑事责任吗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未完成形态之一。那么,犯罪未遂应负刑事责任吗? 律师解答: 构成犯罪未遂的,应负刑事

      2022-04-12 阅读:165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