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过失犯罪开除公职吗?

2022-04-13来源:网络收集250 人看过

关于公务员过失犯罪开除公职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公务员过失犯罪开除公职吗?

过失犯罪开除公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个别不开除党籍的需报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应当开除公职。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过失犯罪的认定是怎么样的?

成立过失犯以行为发生法益侵害结果为条件,除此之外,与故意犯罪一样,还要求有实行行为与结果回避可能性。

1、实行行为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除结果外,还有实行行为;而实行行为是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紧迫危险的行为。在结果发生的情况下,首先要判断是否具有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可否认的是,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定型要缓和得多,这是因为刑法往往并没有严格规定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但不能据此否认实行行为也是过失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并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2、结果回避可能性

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虽然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甚至已经预见,但不可能采取措施避免结果发生,或者虽然采取了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但结果仍然不可避免。

由于结果的回避可能性是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共通前提,所以,对于这种不可抗力,既不能认定为过失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

综合上面所说的,过失犯罪这种行为了是会承担刑事责任,对于国家的工作人员一般也是会被直接接开除公职,不能享受到该有的待遇,所以,在实施各种行为时一定要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条款,这样才不会付出该有的代价。

相关内容:不作为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在过失犯罪当中具体也是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犯罪与不作为过失犯罪的,当然,作出这样的区分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定罪,但在具体处罚的时候却是一样的。那法律中规定不作为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形呢?优律师将在下文中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不作为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根据刑法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形呢?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如某汽车驾驶员,在倒车时违反操作规程,不事先鸣笛,也不注意观察,结果将在车后玩耍的小孩轧死。作为驾驶人员,其职责要求在倒车时必须先认真观察,而该驾驶员由于疏忽大意,既不鸣笛,也没有认真观察,致使危害结果发生,应当负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责任。

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忙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还是以汽车驾驶员为例,某驾驶员已经知道自己驾驶的汽车制动不灵,需要修理,但由于急于出车跑业务,并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出不了事,结果遇到紧急情况,将人撞死。作为驾驶人员,汽车制动不灵,可能会造成事故,是应该预见到的,但该驾驶员自认为技术高超,怀着侥幸心理,结果造成危害,应当负交通肇事罪的责任。

应当注意到,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二、过失犯罪的性质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刑法》中规定的一些犯罪只能由过失行为构成,而要是故意实施了相关行为的话,也不能说就不会构成犯罪,此时构成的就会是另一个罪名了。而过失犯罪在具体的处罚上面是要比故意犯罪低的。当然,法律中规定的不作为过失犯罪的情形主要就是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另一种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吗

    关于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吗?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的;业务过失犯罪主体的身份

  • 拐卖成年男人构成犯罪吗

    关于拐卖成年男人构成犯罪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拐卖成年男人构成犯罪吗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拐卖妇女罪和拐卖儿童罪,根据相关司法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哪里管辖?

    关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哪里管辖?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哪里管辖?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检察院和公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行政处罚还能开无违法犯罪证明吗

      律师解答 行政处罚后可以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分析说明:从法律角度来看,行政处罚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受到的处罚,它并不构成犯罪。因此,受过行政处罚的人仍然可以开具无查看全文

    • 致人过失死亡罪能判几年

      律师解答 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刑时间依据情节轻重而定。普遍情况下,刑期将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若情节较轻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终判决还查看全文

    • 我之前因邦信拘留15天,现在能开出无犯罪证明吗?

      律师解答 可以开出无犯罪证明,但可能包含此次拘留记录。拘留不属于犯罪记录,但可能影响证明内容。若需证明无犯罪记录,建议咨询当地公安机关。律师解答针对您的情况,常见的处理查看全文

    •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人

      律师解答 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如存在违反交通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并逃逸,或者酒驾、无证驾驶等情形,将会被追究刑查看全文

    • 判三年缓刑三年是否开除公职

      律师解答 针对判三年缓刑三年是否开除公职的问题,答案取决于您的单位决定。根据相关规定,若您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单位有权给予开除处分。若已发生开除决定,建议您与单位沟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吗

      关于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吗?业务过失犯罪是特殊主体的;业务过失犯罪主体的身份

      2022-04-13 阅读:147
    • 拐卖成年男人构成犯罪吗

      关于拐卖成年男人构成犯罪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拐卖成年男人构成犯罪吗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拐卖妇女罪和拐卖儿童罪,根据相关司法

      2022-04-13 阅读:280
    •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哪里管辖?

      关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哪里管辖?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哪里管辖?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属检察院和公

      2022-04-13 阅读:202
    • 犯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该如何量刑

      律师说法 犯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的量刑应该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

      2022-04-12 阅读:138
    • 故意伤害他人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哪些刑事责任

      律师说法 故意伤害他人构成犯罪的要承担以下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

      2022-04-12 阅读:217

    29元电话法律咨询

    只需29元,20分钟内法律问题快速解答!

    热门法律知识

    热门法律咨询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