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未成年杀人判多久

2022-05-14来源:网络280 人看过

律师说法

法律规定未成年杀人的判刑规定为,如果是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故意杀人,负刑事责任的,则应当在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则应当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阅读:未成年杀人自首会判多久

已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杀人自首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一般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中从轻处罚,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应该在十年有期徒刑以内从轻处罚。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杀人自首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需要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未成年犯罪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说法 未成年犯罪会构成犯罪,但是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法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 未成年犯罪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律师说法 未成年犯罪的相关规定有: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

  • 未成年杀人监护人该怎么判刑

    律师说法 未成年杀人的,其监护人不会判刑,如果是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负担刑事责任的,应当在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未成年打架会记录档案吗

      律师解答 未成年打架若被起诉可能留案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犯罪记录需存公安部门,严重情况会影响未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长期负面影响,如就业、教育受限。律师查看全文

    • 未成年人诈骗从犯能判几年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诱骗未成年构成诱骗儿童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形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查看全文

    • 未成年女儿怀孕,可以起诉男方吗?

      律师解答 在未成年女儿怀孕且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目前无法直接起诉男方。但孩子出生后,可以孩子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支付抚养费。依据《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查看全文

    • 未成年时的犯罪记录没有被封存,我应该怎么做?

      律师解答 未成年犯罪记录应封存,未封存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犯罪记录必须封存,司法机关不得透露。若未封存,可能影响你的名誉查看全文

    • 未成年被骗300元怎么办

      律师解答 未成年被诈骗处理方法如下:(1)若是未成年人,被骗了钱,建议尽快通知家长,由家长出面保留证据,确定被诈骗金额,报警等待公安机关处理;(2)不过,如果涉及犯罪事实轻微的,未达到立案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未成年犯罪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说法 未成年犯罪会构成犯罪,但是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法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2022-05-14 阅读:291
    • 未成年犯罪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律师说法 未成年犯罪的相关规定有: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

      2022-05-14 阅读:172
    • 未成年杀人监护人该怎么判刑

      律师说法 未成年杀人的,其监护人不会判刑,如果是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负担刑事责任的,应当在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

      2022-05-14 阅读:298
    • 谁对未成年人交通肇事负责

      律师说法 未成年人发生交通肇事事故的负责,一般应当由其监护人进行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民法典》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

      2022-05-14 阅读:165
    • 婚姻中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说法 婚姻中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述第二、三项条件,应以双方离婚

      2022-05-14 阅读:152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