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重婚罪大概最高判多少年?

2022-06-03来源:网络收集159 人看过

关于判重婚罪大概最高判多少年?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判重婚罪大概最高判多少年?

判重婚罪大概最高判三年有期徒刑;

1.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据此,重婚罪可以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和现役军人的配偶同居或重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结婚除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按照《婚姻登记条例》执行。事实上,坚持和完善婚姻登记制度,有利于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婚姻当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预防婚姻家庭纠纷。同时,婚姻登记的过程,也是在婚姻问题上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重婚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是《民法典》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必须予以刑事处罚。

2、客观要件

重婚罪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3、主体要件

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4、主观要件

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重婚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喜新厌旧;有的是出于贪图享乐;有的是封建思想作祟等等。但动机不影响重婚罪的成立。

综合上面所说的,重婚一般是针对于一方在有婚姻的情况之下与他人同居或登记结婚,这种行为是需要承担刑事的责任,但对于普通的公民会被判二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是属于现役军人的配偶存在重婚,一般是会直接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相关内容:重婚罪的判定是怎样的

重婚罪的判定又叫做重婚罪的认定。司法实务中,司法工作人员是如何对一个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进行判定的?这就需要从重婚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分析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婚罪是如何判定的,了解其构成要件方面的内容。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是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我国婚姻、家庭制度,必须予以刑事处罚。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事实上,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重婚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喜新厌旧;有的是出于贪图享乐;有的是封建思想作祟等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重婚罪的主体不仅是已有配偶的人,要是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人,也是能够构成重婚罪的。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的,如果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话,则不构成重婚罪。在对重婚罪进行判定的时候离不开对其犯罪构成的掌握,希望优律师带来的内容,能够帮助你正确认定重婚。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有期徒刑的上限是多少年

    律师说法 有期徒刑的上限为二十五年,其为犯罪分子的多个犯罪行为被人民法院数罪并罚的情形下才可以达成。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

  • 遗弃婴儿致死会判多少年

    律师说法 行为人若有遗弃婴儿致死的行为,若构成遗弃罪,则可以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

  • 有期徒刑最多能判多少年

    律师说法 有期徒刑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最高可以被判处二十五年的,一般情况下可以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诈骗10万案判刑多少年

      律师解答 诈骗10万可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据《刑法》,诈骗数额巨大将受严厉处罚,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如刑罚加重、财产损失等。律师解答诈骗10万查看全文

    • 小三能定重婚罪吗

      律师解答 小三若参与重婚行为,可能构成重婚罪。依据《刑法》,重婚包括法律重婚和事实重婚,未解除前婚而再婚或与他人以夫妻名义生活均构成。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家庭破裂、法律查看全文

    • 收废品收到偷来的电缆判多少年

      律师解答 收废品收到偷来的电缆,判刑年限依据情节而定。依据《刑法》,盗窃电缆可能涉嫌破坏电力设备或盗窃,严重者可面临长期徒刑。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法律后果加重。律师解答查看全文

    • 抢劫武装押运会被判多少年?

      律师解答 抢劫武装押运将受严厉处罚。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刑期一般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加重情形则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无期或死刑。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社会秩查看全文

    • 诈骗200万没退赃判多少年

      律师解答 针对诈骗200万未退赃的情况,判刑时间由诈骗金额及案情严重性决定。通常,数额较大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判三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有期徒刑的上限是多少年

      律师说法 有期徒刑的上限为二十五年,其为犯罪分子的多个犯罪行为被人民法院数罪并罚的情形下才可以达成。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

      2022-06-03 阅读:244
    • 遗弃婴儿致死会判多少年

      律师说法 行为人若有遗弃婴儿致死的行为,若构成遗弃罪,则可以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

      2022-06-03 阅读:183
    • 有期徒刑最多能判多少年

      律师说法 有期徒刑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最高可以被判处二十五年的,一般情况下可以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

      2022-06-03 阅读:190
    • 有期徒刑最高可判多少年

      律师说法 对于有期徒刑,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最高可以判处二十五年;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判处十五年。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

      2022-06-03 阅读:160
    • 宅基地租赁合同最长可以签多少年呢

      律师说法 宅基地租赁合同最长可以签20年。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宅基地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最高不得超过二十年,若约定超过二十年的,则超过部分不会发生法律效力。 相关阅读

      2022-06-03 阅读:170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