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犯罪应该怎么处罚

2022-06-11来源:网络398 人看过

律师说法

聋哑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必须是又聋又哑,若是只聋不哑或者是只哑不聋的,是不可以从轻、减轻或者是免除处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聋哑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相关阅读:未成年犯罪要怎么处罚

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罚为:根据法律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等。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嘛

    律师说法 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由于生理缺陷导致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犯罪发生的,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

  • 无犯罪前科可以判缓刑吗?

    关于无犯罪前科可以判缓刑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无犯罪前科可以判缓刑吗?没有前科,并且符合缓刑条件的才能判缓刑。缓刑称暂缓量

  • 盗墓如何逃避法律的处罚?

    关于盗墓如何逃避法律的处罚?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盗墓如何逃避法律的处罚?不能逃避,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取保候审期间又犯同样的事会加重处罚吗

      律师解答 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同样的事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此时的再犯罪者可能会被没收保证金,并可能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或直接逮捕,查看全文

    • 未成年时的犯罪记录没有被封存,我应该怎么做?

      律师解答 未成年犯罪记录应封存,未封存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犯罪记录必须封存,司法机关不得透露。若未封存,可能影响你的名誉查看全文

    • 醉驾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算结案吗

      律师解答 法律分析:醉驾行政处罚书下来了也就意味着处理结束。而且根据规定,已下达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说明处理结果已经确定并告知当事人,不可更改。此时公民应该拿着查看全文

    • 醉驾犯罪历史的人会被判刑多久?

      律师解答 醉驾犯罪一般判一个月至六个月拘役。依据《刑法》,醉驾判刑有具体期限,不及时处理将面临法律严惩。律师解答醉驾处理分情况:1.初次醉驾,未造成事故,积极配合调查,可能从查看全文

    • 被拘留没被判刑算犯罪记录吗

      律师解答 刑事拘留算不算犯罪记录,得看具体的结果。1.如果刑事拘留之后,被无罪释放的,不构成犯罪,则没有犯罪记录。2.被刑事拘留后,因为犯罪情况不是很严重的原因,被免于起诉的,就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嘛

      律师说法 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由于生理缺陷导致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犯罪发生的,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

      2022-06-11 阅读:165
    • 无犯罪前科可以判缓刑吗?

      关于无犯罪前科可以判缓刑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无犯罪前科可以判缓刑吗?没有前科,并且符合缓刑条件的才能判缓刑。缓刑称暂缓量

      2022-06-11 阅读:830
    • 盗墓如何逃避法律的处罚?

      关于盗墓如何逃避法律的处罚?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盗墓如何逃避法律的处罚?不能逃避,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2022-06-11 阅读:159
    • 老人犯罪如何处罚

      律师说法 老年人犯罪的处罚规定为若是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若是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老年人犯罪是指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 相关阅读:未成年

      2022-06-11 阅读:180
    • 恐吓他人是犯罪吗

      律师说法 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属于犯罪行为,则构成寻衅滋事罪。情节恶劣的情形有持凶器恐吓他人;恐吓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恐吓他人引起他人精神失常、

      2022-06-11 阅读:193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