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离婚后财产纠纷的风险提示最重要的是什么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婚姻家事专业问题建议咨询优律师婚姻律师。
一、离婚后财产纠纷的风险提示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如果一方存在隐瞒、转移夫妻财产等行为的,另一方有权重新要求分割,并且有权多分割。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后财产纠纷的案由离婚后的财产纠纷,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其一,当事人双方离婚时.未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财产进行分制而在离婚后对财产分配问题发生争议而引发的纠纷;
其二,当事人离婚后因履行协议离婚时达成的对产分割协议而引发的纠纷;
其三,双方当事人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而引起的争议;
其四,一方当事人于婚姻关系结束后发现时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离婚时未分割的其他财产而引发的纠纷。
二、出轨离婚财产怎么分?
首先确定丈夫的出轨行为是不是属于法律规定的照顾无过错方中的过错行为。
如果不是,那么在财产分割上,则与普通的离婚财产分割没有很大区别。
如果是过错责任中的重婚、与他人同居两种行为的,则在财产分割时,法院会考虑出轨一方对婚姻的影响,在照顾女方的基础上公平分割财产。
收集了证明配偶有出轨的证据后,即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可以要求过错方离婚赔偿,下面是婚外离婚赔偿标准:
婚外情离婚赔偿包括两个方面:
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1)物质损害赔偿的包括:
因收集对方有重婚行为证据的花费、起诉费、律师费等等直接的物质损害。
(2)由于对精神损害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因为婚外情离婚遭受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婚外情概率的升高,婚外情离婚赔偿还是有很多人想要了解。
离婚时出现财产纠纷,可以去法院起诉,如果出轨的行为不是法律中的过错行为,按照普通离婚程序进行财产分割,遵循平等分割的原则。
如果出轨的行为是法律中的过错行为,离婚分割财产时,要考虑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对过错方不分或少分财产。
离婚判决书未提的婚前财产需要被分割吗
一、离婚判决书未提的婚前财产需要被分割吗?
1、离婚判决书未提的婚前财产可能需要被分割、也可能不需要。
根据现行民事法律的规定,在离婚的时候,需要被分割的是共同财产。
若婚前财产经过双方的约定,已经演变为共同财产,那么即使法院对此没有判决,男女双方也可以协商分割。
2、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二、婚前财产结婚后不一定属于共同财产吗?
1、婚前财产不属于婚后共同财产,但夫妻另有约定的除外。
一方婚前取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缔结或延续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2、如果夫妻有如下情况,即使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取得的财产,也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1)指定赠与遗嘱或者赠与合同确定归夫妻一方所有的,在离婚时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比如,男方父亲去世之前,在遗嘱中明确自己死后房子归男方一人所有,排除其他人的权利。
男方基于遗嘱继承取得的房产,不能作共同财产分割。
(2)夫妻双方有约定《民法典》规定夫妻可以就财产进行约定。
可以婚前约,也可以婚后约。
内容可以设定婚后一方的收入归一方所有,不纳入共同财产的范围。
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3)婚前财产一方婚前的财产自然不应属于离婚时分割的范围之列。
因此,离婚时如果一方能举证证明另一方要求分割的财产在婚前就已取得,这些财产就不属于离婚分割之列。
(4)只能归一方的特定财产有些财产,即使没有约定,也不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比如,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药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这些费用主要是保障受害一方的生活,因此,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婚前公民获得的工资、股票的投资收益等,属于共同财产。
如果在结婚前后,双方对于婚前财产并没有作出特殊约定的,婚前财产并不会因为结婚而变为共同财产。
此种情形,在财产所有者不同意的情形下,婚前财产并不需要被分割。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律师说法 灭失的风险的承担是:标的物交付前损毁灭失的风险由售者承担,交付后损毁灭失的风险由购者承担。标的物的交付使用一般视为转移占有,售者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购者在约定时
律师说法 做公司股东有股权款无法回本的风险,公司经营不善时股东无法得到投资回报,股东实施违法行为的,一并面临民事、行政以及刑事责任风险。其责任是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
律师说法 债券的风险是: 1、利率风险; 2、流动性风险; 3、信用风险; 4、再投资风险; 5、回收性风险; 6、通货膨胀风险; 7、价格波动风险; 8、违约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