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解答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销售者是否明知,宜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主体资格是否合格,即行为人是否具备正当的商业主体资格。
(二)是进货渠道是否正当,即行为人是否从有正规合法手续的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处进货,有无正规的进货手续或合同。
(三)是交易活动是否公开,是否经过公开招、投标活动定购的商品。
(四)是成交价格是否合理,即成交价格是否与市场价格相距甚远,或者在购销活动中是否存在高额账外暗中回扣。
(五)是商品标志和外观质量是否合格、齐全、是否粗制滥造。
同时,还要考虑销售者本身素质的高低,是否具有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经验等等。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明知”并不等于“确知”,只要行为人知道所售商品有可能是伪劣商品,而事后经检验确认该商品属伪劣商品,即可认定行为人对所售的伪劣商品系明知。
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法律咨询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法律咨询解答 对主观不明知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是会构成过失犯罪的。过失犯罪的分类:一、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
法律咨询解答 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货值金额的认定标准,分别商品未销售和已销售来处理。已销售,货值5万元以上,要追究刑事责任;未销售的,货值15万以上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如已销售不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