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解答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防治环境污染的管理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上,对其行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即是否明知排放、倾倒或处置的物质为国家规定禁止或者限制排放的物质。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环境污染犯罪的故意,应当依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任职情况、职业经历、专业背景、培训经历、本人因同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情况以及污染物种类、污染方式、资金流向等证据,结合其供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实务中,故意和过失均可构成本罪,但在量刑上会予以区别对待。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法律咨询解答 1、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即犯罪人是在他人的暴力强制或者精神威逼下被迫参加犯罪的。2、认定:①未被胁迫,仅受诱骗而参加犯罪的不属于胁从犯;②
法律咨询解答 经营杠杆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产品产量大于产品销量,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毛益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 相关法律规
法律咨询解答 1.主体: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 2.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有罪过。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是出自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