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回避制度如何规定

行政回避制度如何规定

2023-05-31来源:网络135 人看过

法律咨询解答

适用于回避制度的情形是:工作人员和案件当中的相关人员是亲属关系,担任过证人、鉴定人的,跟相关人员的关系比较亲密的,当事人可以有证据证明某位工作人员不能够公正处理本案的,发现诸如此类的情形,都可以主动申请让当事人回避。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法院可以用行政法规判案吗

    法律咨询解答 法院可以用行政法规判案。 法院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其它的规范性文

  • 公民进行行政诉讼的方式有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公民进行行政诉讼的方式是:1、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管辖法院;2、要有明确的被告,被告要正确;3、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4、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

  • 行政诉讼就高不就低原则如何理解

    法律咨询解答 行政诉讼就高不就低原则,是指以共同被告中级别最高的行政机关确定级别管辖。适用就高不就低原则的前提是有“高”,当共同被告中层级较高的“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相关法律知识

    • 法院可以用行政法规判案吗

      法律咨询解答 法院可以用行政法规判案。 法院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其它的规范性文

      2023-05-31 阅读:122
    • 公民进行行政诉讼的方式有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公民进行行政诉讼的方式是:1、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管辖法院;2、要有明确的被告,被告要正确;3、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4、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

      2023-05-31 阅读:126
    • 行政诉讼就高不就低原则如何理解

      法律咨询解答 行政诉讼就高不就低原则,是指以共同被告中级别最高的行政机关确定级别管辖。适用就高不就低原则的前提是有“高”,当共同被告中层级较高的“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

      2023-05-31 阅读:128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解答 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行为的争议的两种手段,也是对其被侵犯的权益的两种救济方式。两者都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纠正违

      2023-05-31 阅读:133
    •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有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1.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2.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3.必须送达当事人注意;4.在单行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可能还有其他要件。如行政处罚法41条的规

      2023-05-31 阅读:110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