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商品房可以再次进行转让么吗

预售商品房可以再次进行转让么吗

2023-07-16来源:网络140 人看过

法律咨询解答

预售商品房可以再次进行转让。在预售商品房竣工交付、预购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前,房地产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转让等手续;在取得房产证后,商品房预购人可以将原预售合同的债权及其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咨询律师的需求,华律网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凝聚27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省心!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预售登记前购房合同变更方式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预售登记前购房合同变更方式是:变更买受人名称或增加买受人。当事人可以各方协商同意而变更合同,当事人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变更合同,当事人可以因重大误解

  • 转让质押股权由哪方来担责

    法律咨询解答 1、出质人应当将处分行为通知质权人,股权转让价款应当先行用于清偿债务或者向约定的第三人提存,不然,质权人应当享有担保物权的追及效力,不论质押股权流转何人手中

  • 出让和转让的区别包括哪些

    法律咨询解答 出让和转让的区别有以下这些:1、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创设财产权的行为,即在出让之前,该权利并不存在。转让是转移财产权的行为。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出让的主体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债权转让签协议就可以了吗

      律师解答 签债权转让协议注意的事项有:1.债权人转让债权,应当通知债务人,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2.应当签订债权转让合同。3.转让的债权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 转让交了定金没签合同能退吗

      律师解答 关于转让定金是否可以退还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一般不可退还。如果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实际履行了转让行为,合同依然成立,查看全文

    • 我能否将不能建房的宅地转让给他人?

      律师解答 不可以转让的房子有: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的;未按照规划许可建造的;不具有合法、有效权利来源证明的;申请登记事项与登记簿记载冲突的;已被依法征收、没收的;转查看全文

    • 以买卖方式将父母名下有房贷的房子转让给孩子,需要哪些手续?

      律师解答 可以通过买卖的方式转到孩子名下,以父母方为卖方,子女方为买方,然后按照国家的房产评估价格为依据来缴纳税费,同样如果房子有贷款仍然需要办理解押手续以及抵押注销手查看全文

    • 店里转让工资怎么办

      律师解答 一、老板把财产转移如何要回工资1、老板把财产转移后要回工资的流程具体如下:(1)与公司进行协商;(2)向法院申请支付令;(3)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预售登记前购房合同变更方式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预售登记前购房合同变更方式是:变更买受人名称或增加买受人。当事人可以各方协商同意而变更合同,当事人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变更合同,当事人可以因重大误解

      2023-07-16 阅读:160
    • 转让质押股权由哪方来担责

      法律咨询解答 1、出质人应当将处分行为通知质权人,股权转让价款应当先行用于清偿债务或者向约定的第三人提存,不然,质权人应当享有担保物权的追及效力,不论质押股权流转何人手中

      2023-07-16 阅读:130
    • 出让和转让的区别包括哪些

      法律咨询解答 出让和转让的区别有以下这些:1、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创设财产权的行为,即在出让之前,该权利并不存在。转让是转移财产权的行为。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出让的主体

      2023-07-16 阅读:296
    • 民法典中股权转让时间怎样确认

      法律咨询解答 1、股权转让的时间为公司将股东记载于股东名册时。2、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3、记

      2023-07-16 阅读:185
    • 民法典中怎样确认股权转让损失

      法律咨询解答 1、股权转让合同解除后,如果造成一方损失的,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计算,没有约定的,按实际造成损失计算。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

      2023-07-16 阅读:197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