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醉酒与工伤之间有联系吗?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醉酒与工伤之间有联系吗?
有一些联系,工作时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有醉酒情节的,不得认定为工伤。如果员工只是酒后而不能认定为醉酒情节的,则认定工伤的否定性法定条件不具备。因此,没有醉酒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工伤。
醉酒的认定可参考法律上关于“醉酒”的认定标准: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属于饮酒,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
醉酒的认定方式:
1、通过对行为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如果发现行为人体内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一定标准,就应认定为醉酒。
2、从行为人醉酒后的状态上去判定行为人是否醉酒。 根据条例的立法目的和精神,这两种方法在实践中,都可以采用,并不矛盾。
3、在工伤认定中,对醉酒情形进行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不是必经程序,在没有经过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的情形下,也是可以通过行为人醉酒后的状态去认定的。
二、醉酒驾驶的判罚包括什么?
吊销驾驶证加五、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加刑事责任
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吊销驾驶证加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加刑事责任
无论酒驾还是醉驾,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之后出现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劳动者醉酒驾驶的处罚有很多种,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承担行政责任,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会吊销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一定时间内不能重新考证,还要判处1~6个月的拘役,并处一定的罚金。
相关内容:醉酒后杀人,法律如何判
最近有新闻报道,一男子在醉酒后将另一名男子活活踢死,这听上去真有些骇人听闻,然而这确实是真实的事情。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醉酒后杀人是按故意杀人罪起诉呢,还是按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定罪呢?下面将慢慢为大家介绍醉酒后杀人,会如何判。
醉酒后杀人,法律如何判《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醉酒杀人,能减刑或从轻处罚吗?
醉酒后杀人跟无醉酒杀人在法律上同等对待,但实践中法官会酌情考虑醉酒情节。
我国《刑法》规定,只有以下几种情景杀人是不予刑事处罚的:
1、不满14周岁;
2、完全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注意:是完全不能意识且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且必须在发病期间);
3、正当防卫杀人。
以下几种情景杀人减轻或从轻处罚: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精神病人发病期间(此处指对自己行为有部分认识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3、正当防卫过当;
4、其他(如共同犯罪从犯等)。
显然,醉酒并不属于法定免于处罚和减轻处罚的情形。但基于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酌情),醉酒杀人在主观恶性上不如蓄谋杀人的大,一般实践中法官会予以考虑,并相对清醒时同等条件下的故意杀人来说,予以从轻处罚。
以上即是整理的关于醉酒后杀人,会如何判的相关知识。那么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醉酒后杀人是要以故意杀人来定罪量刑的,同时,醉酒也不属于法定减轻或者免于处罚的情形。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虽好酒,切不可贪杯,以免给他人,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悲剧。如果大家对此还有任何疑问,欢迎来优律师网站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工伤发生的后遗症怎么赔偿?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工伤发生的后遗症怎么赔偿?工伤后遗留的后遗症也算工
律师说法 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若被认定为工伤的,则误工费的赔偿数额应当根据其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进行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律师说法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若被认定为工伤,则误工费赔偿一般是可以拿到双份的,其数额应当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