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于职工病假的规定有哪些

2022-11-30来源:网络114 人看过

法律咨询解答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相关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的区别在哪

    法律咨询解答 一、缴费标准不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人群大多有稳定收入来源,经济承担能力较强,缴费标准与上一年度省平工资相关,缴费金额高且逐年增长,以个体身份参加城镇职

  • 社区医院开的病假单有用吗

    法律咨询解答 一般情况下,二级甲等医院及以上的单位,出据的诊断证明都应该被单位承认。实践中,主要是看请病假的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对于出据诊断证明的医疗机构是否有要求,一般

  • 北京男职工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1、产前须连续上满9个月生育险,才能享受生育险报销;2、产后国家规定的是宝宝出生的18个月之内报销,不过北京多数企业要求的是产后3个月之内提交生育险报销申请和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根据劳动法,如何处理未签合同的员工被无理由解雇的情况?

      律师解答 未签合同被无理由解雇,可申请劳动仲裁。依据《劳动合同法》,可要求双倍工资差额及赔偿金,未及时处理将损失合法权益。律师解答未签合同被解雇,应维权。操作如下:1.收集查看全文

    • 高中生请病假学校有权不给?

      律师解答 你好,建议与学校协商处理律师解答看看学校的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律师解答你好!学校的规章制度怎么约定的,请详说,方便为你更好地解答律师解答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查看全文

    • 兼职工作感觉太麻烦怎么办

      律师解答 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做兼职的,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 职工发生工伤应经过什么鉴定

      律师解答 工伤职工需要经过劳动能力的鉴定。流程包括及时申请工伤认定,随后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并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完成相关检查。这一流程的重要性在于保护职工的权益,确保工伤查看全文

    • 职工胫骨骨折工伤能赔多少钱

      律师解答 职工胫骨骨折工伤的赔偿金额取决于伤残等级和工资水平。《民法典》规定,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补助和工资等。建议尽快处理以保障自身权益。律师解答针对职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的区别在哪

      法律咨询解答 一、缴费标准不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人群大多有稳定收入来源,经济承担能力较强,缴费标准与上一年度省平工资相关,缴费金额高且逐年增长,以个体身份参加城镇职

      2022-11-30 阅读:135
    • 社区医院开的病假单有用吗

      法律咨询解答 一般情况下,二级甲等医院及以上的单位,出据的诊断证明都应该被单位承认。实践中,主要是看请病假的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对于出据诊断证明的医疗机构是否有要求,一般

      2022-11-30 阅读:138
    • 北京男职工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1、产前须连续上满9个月生育险,才能享受生育险报销;2、产后国家规定的是宝宝出生的18个月之内报销,不过北京多数企业要求的是产后3个月之内提交生育险报销申请和

      2022-11-30 阅读:156
    • 职工流产没有准生证能报销吗

      法律咨询解答 1、一般规定女职工生育或流产后,由本人或所在企业持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婴儿出生、死亡或流产证明,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领取生育

      2022-11-30 阅读:125
    • 职工试用期是否交社保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期间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为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依法缴纳

      2022-11-30 阅读:138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