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解答
具体来说,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结论,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企业的规章制度
企业在规章制度中,应当对不胜任工作着一模糊性的法律概念,基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细致性地表述,要具体罗列出哪些行为属于不胜任工作的表现,有了这个,对于后期对不胜任工作的认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2、对员工的考核结论
不胜任工作,需要有员工的考核结论作为依据,而且这一考核结论需要对员工进行告知方可。没有告知的考核结论是没有法律效力也没有证明效力的。员工可以不认可考核结论,但是企业不能不告知员工考核结论。
3、员工工作中表现的具体罗列
对于员工不胜任工作这一结论,需要从员工的工作表现中具体体现。所以企业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一个概括性的表述,这一表述要体现出员工的哪些行为,使企业认为不能胜任工作。这些表现无需员工认可,但是企业应当进行总结,以求在后期仲裁或者沟通的过程中。使企业的不胜任工作这一结论,能够足够的实际表现支持。
4、员工的主管表述
这一证据虽然不足以作为凭据,却可以影响中立者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定和判断。
5、客户的投诉记录
员工工作不能胜任工作时,一般情况下,也会受到客户的投诉。对于这些投诉记录,企业需要保存完整,以备证据之用。
风险提示: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的处理:
(一)用人单位对于初次考核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可以进行岗位调整。这是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但是用人单位在行使该权利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岗位调整应当合理,应当与劳动者原工作存在联系。
2.用人单位应当完善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拒绝调整工作岗位的行为予应合法应对。比如,用人单位可以规定劳动者拒绝调整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纪行为,用人单位有权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可以对初次考核不合格的劳动者进行培训。
(三)协商处理。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变更合同、调整薪酬、终止劳动合同等多种方式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进行处理。在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与劳动者协商,通过变更劳动合同等方式,将劳动者的岗位、薪酬或者劳动期限进行调整变更。
(四)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已经对其进行岗位调整或者培训后,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向劳动者支付1个月的工资后,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法律咨询解答 当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中约定的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对比劳动者依法应当获得的金额过高或者过低,而又没有正当理由时,可能被认定为该协议”显失公平“。金额过高,损害用
法律咨询解答 “着手”,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是犯罪预备形态与犯罪未遂形态的区分标准之一。认定犯罪的“着手”,须遵循主客观
法律咨询解答 岗前培训的工资应当按照正常上班的行业标准确认。1.培训也属于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支付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