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劳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什么

2023-03-22来源:网络175 人看过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强迫劳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什么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强迫劳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什么

(一)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所谓用人单位,是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的单位。

(二)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会产生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危害后果,但仍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又侵犯国家劳动管理制度。劳动者作为公民其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已为我国宪法所明定。

所谓国家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劳动法》及其系列配套规章的规定,依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包括用人单位)不得侵害。

(四)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1、有违反劳动管理法规的行为。所谓违反劳动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或者其他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2、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

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如施以伤害或以杀害、伤害进行威胁等,强迫他人劳动。

所谓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方法,是指采取监视、禁止出入等方法而将职工限制在一定的场所、区域内强迫他人劳动。

所谓强迫职工劳动,是指违背职工的意志,迫使其进行劳动。至于劳动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则不影响本罪成立。

3、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长时间无偿强迫他人劳动的;强迫多人无偿劳动的;因强迫劳动致使发生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采用暴力、胁迫、侮辱等手段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情节恶劣的;等等。

二、强迫劳动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

实践中,行为人在强迫职工劳动中,如果对职工又实施了其他故意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侮辱等行为的,对行为人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以强迫劳动为目的,职工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堪忍受而自杀,行为人对此结果有过失的,对行为人应按本法第232条的情节较重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此种情形可视为强迫劳动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强迫劳动罪是由特定涵义的“用人单位”实施的犯罪,这些用人单位仅限于经济组织。实践中,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或团体强迫招用职工劳动的,不应以本罪论处。其次,本罪构成要有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且是违背职工的意志,强迫劳动的行为。如果用人单位并没有使用这种法定的方法,只是对职工进行严格要求,或者职工自感超时间、超负荷地劳动,用人单位并未对其强迫的,不能以犯罪论处。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强迫劳动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

相关内容: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

一、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

劳动争议有以下处理机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二、劳动争议的范围有哪些?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八)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劳动争议的管辖地规定是什么?

1.一般地域管辖。

指按照发生劳动争议的行政区域确定案件的管辖,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2.特殊地域管辖。

指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由某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3.专属管辖。

指法律法规规定某类劳动争议只能由特定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如在中国境内履行于国(境)外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只能由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管辖;又如,一些地方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由设区的市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旦双方出现了劳动争议的,是需要先本着友好的态度去协商解决的,协商无效的,可以选择第三方机构去调解的方式去解决的,如果调解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就只能选择起诉的方式去处理了。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查看本站其他内容了解。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劳动争议有以下处理机

  • 强迫劳动罪法律是怎么样规定的?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强迫劳动罪法律是怎么样规定的?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概念强迫劳动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

  • 赡养老人专项扣除包括公婆吗

    法律咨询解答 不包括。 个税法中对于赡养老人的规定是“法定赡养人”,也就是对您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除了亲生父母之外,还有可能是承担了赡养义务的养父母、继父母;但是岳父母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在承租人去世后,如何满足条件以变更承租人?

      律师解答 承租人去世后,通常无法直接变更承租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原承租人死亡属于不得变更承租人的情形。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租赁关系混乱,影响房屋使用权及利益分配,查看全文

    • 要离婚对方不同意需要哪些条件

      律师解答 对方不同意也可离婚,需证明夫妻感情破裂。依据《婚姻法》,法院在夫妻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时,会判决离婚。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长期精神痛苦和财产分割等问题。律师解答查看全文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包括哪些

      律师解答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被害人和明确的被告。依据《刑事诉讼法》等,原告需为被害人,损失需与被告人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赔偿无法落实,权益受查看全文

    • 著作权的法定赔偿包括哪些

      律师解答 著作权的法定赔偿含实际损失、违法所得及合理开支等。依据《著作权法》,侵权需按实际损失或违法所得赔偿,情节严重可加倍,难计算时由法院裁定,并包含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查看全文

    • 构成出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律师解答 出轨指违背道德标准,寻求不正当感情和性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严重出轨可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求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家庭破裂、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包括什么?劳动争议有以下处理机

      2023-03-22 阅读:167
    • 强迫劳动罪法律是怎么样规定的?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强迫劳动罪法律是怎么样规定的?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概念强迫劳动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

      2023-03-22 阅读:151
    • 赡养老人专项扣除包括公婆吗

      法律咨询解答 不包括。 个税法中对于赡养老人的规定是“法定赡养人”,也就是对您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除了亲生父母之外,还有可能是承担了赡养义务的养父母、继父母;但是岳父母

      2023-03-21 阅读:156
    • 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人吗

      法律咨询解答 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人的。据相关法律规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以及未经常性产生应税行为的公司,可以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相

      2023-03-21 阅读:150
    • 专利侵权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咨询解答 专利侵权需要的条件是:1、被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2、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侵害专利的行为;3、该侵权

      2023-03-21 阅读:152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