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的欠条是否有效

夫妻间的欠条是否有效

2023-08-09来源:网络240 人看过

法律咨询解答

夫妻间打欠条的,只有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才有效: 1、夫妻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欠条表达了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3、夫妻双方打的欠条,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没有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咨询律师的需求,华律网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凝聚27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省心!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借钱没欠条有转账记录可以追回么

    法律咨询解答 借钱没欠条有转账记录可以追回。 对方无法举证证明双方之前存在其他债务的情况下,凭转账记录是可以要回借款的。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

  • 夫妻间的欠条有效吗

    法律咨询解答 夫妻间打欠条的,只有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才有效: 1、夫妻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欠条表达了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3、夫妻双方打的欠条,没有违反法律、

  • 有欠条能够起诉欠款人吗

    法律咨询解答 借条起诉是要起诉借款人的,如果存在保证人的,债权人也可以选择起诉保证人。但是有以下两种情况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小三有老公欠条和转账记录能离婚吗

      律师解答 小三有老公欠条和转账记录不能直接导致离婚。 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需基于夫妻感情破裂。欠条和转账记录可作为辅助证据,证明夫妻关系存在问题,但若不及时处理,可查看全文

    • 离婚协议的欠条不给怎么办

      律师解答 离婚协议欠条不给,可依法追讨。法律依据明确,欠条是债权凭证,应履行还款义务。《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按约定履行义务,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可能面临诉讼及强制执行,影响查看全文

    • 我在某某打了欠条给对方,该怎么解决?

      律师解答 欠钱不还被拉黑,找不到人的解决方法:1、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人民法院会公告送达起诉状,并依法作出判决;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律师解答债务人借查看全文

    • 欠条到期但工资仍未发,能否提起诉讼?

      律师解答 工资欠条到期了对方不还钱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当事人要提起诉讼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 让业务员承担并写欠条,这合适吗?

      律师解答 企业欠款不还时,首先应当与其进行友好协商,尽量在协商过程中达成还款协议。如果协商不成,符合条件的还能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果欠款的企业仍有异议,可以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借钱没欠条有转账记录可以追回么

      法律咨询解答 借钱没欠条有转账记录可以追回。 对方无法举证证明双方之前存在其他债务的情况下,凭转账记录是可以要回借款的。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

      2023-08-09 阅读:239
    • 夫妻间的欠条有效吗

      法律咨询解答 夫妻间打欠条的,只有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才有效: 1、夫妻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欠条表达了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3、夫妻双方打的欠条,没有违反法律、

      2023-08-04 阅读:262
    • 有欠条能够起诉欠款人吗

      法律咨询解答 借条起诉是要起诉借款人的,如果存在保证人的,债权人也可以选择起诉保证人。但是有以下两种情况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

      2023-08-02 阅读:278
    • 工资欠条如何写才有效才可以起诉

      法律咨询解答 首先用人单位不应当无故拖欠工人工资,无故拖欠工人工资是违法行为。其次,有关劳动报酬方面的欠条,在书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格式应规范清晰。一个完整的欠条主要

      2023-08-01 阅读:283
    • 电脑打印出的欠条合法吗

      法律咨询解答 电脑打印出来的欠条也是合法的,只要该欠条符合以下条件: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签订欠条是当事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法律规

      2023-08-01 阅读:279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